查看原文
其他

赵其国院士: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藏粮于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阅读

赵其国 土壤观察 2021-04-27

导  读


本书系统介绍了我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我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设计与发展提供第一手基础资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文/赵其国

来源:赛杰奥公号(2020年5月9日),本文摘编自《中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研究》(赵其国等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11)一书“前言”,有删减修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本书



▲ 苏州耕地轮作


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中央确定的一项农业领域重大改革任务。


轮作休耕(crop rotation and land fallow)是耕作制度(亦称农作制度,farming systems)的一种类型或模式,是耕作学、土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沈学年,1984)。轮作是土地所有者或土地使用者为保护耕地,在同一地块上有序种植不同作物的一种耕作方式。休耕是为提高以后耕种收益,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在一定时期内不耕种的耕作方式,是轮作的一种特殊形式。轮作休耕关键要集成一套用地和养地相结合的技术模式,让耕地休养生息,实现永续利用。

 

近年来,我国粮食正呈现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突出现象。在粮食连年增产的同时,我国农业生产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的多重挑战,耕地高强度开发利用、耕地地力严重透支、水土流失、地下水严重超采、土壤质量退化、重金属污染加重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2016 年、2017 年、2018 年、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四年明确指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通过轮作、休耕、退耕、替代种植等多种方式,对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综合治理,保护耕地质量和地下水资源,防治和修复土水污染,确保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总体得到遏制,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确保耕地急用之时粮食能够产得出、供得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因此,如何有序、稳妥、科学地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探索藏粮于地的具体实现途径,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对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 2017 年轮作休耕县市范围


 为了深入调研我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进展及其存在的战略性问题,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启动了“ 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问题咨询研究” 项目(2016ZWH002A-002),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赵其国院士牵头承担,并成立了项目工作组。项目组于2016~2018 年组织20 余位院士和专家在湖南、河北、江苏、贵州、黑龙江进行了实地调查与考察、咨询与研讨活动。项目组在大量调查、观测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我国主要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等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成效、问题、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中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研究》(赵其国等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11)系统介绍了我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研究的最新成果,涵盖了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新形势与新问题、我国农业资源承载力与环境容量、东西方国家轮作休耕制的发展及启示、我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发展现状、我国轮作休耕的耕地资源现状与区划、地下水漏斗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研究、重金属污染区耕地的轮作休耕技术、连作障碍区耕地轮作休耕技术、生态严重退化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及我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体制机制等,内容丰富,系统性强,对我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设计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全书共分十章:


  • 第一章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新形势与新问题,由徐明岗和周海燕(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完成;


  • 第二章 我国农业资源承载力与环境容量,由黄标和张艳霞(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完成;


  • 第三章 东西方国家轮作休耕制的发展及启示,由骆世明、赵飞、向慧敏(华南农业大学)完成;>>点击了解详细内容


  •  第四章 我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发展现状,由黄国勤(江西农业大学)、赵其国(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邱崇文(广东海纳农业研究院)完成;


  • 第五章 我国轮作休耕的耕地资源现状与区划,由潘贤章和赵其国(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完成;




▲ 我国耕地轮作休耕区划(动图)


  • 第六章 地下水漏斗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研究,由孙继朝、荆继红、王金翠、刘春燕(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完成;


  • 第七章 重金属污染区耕地的轮作休耕技术,由王果(福建农林大学)和纪雄辉(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研究所)完成;


  • 第八章 连作障碍区耕地轮作休耕技术,由段增强、赵其国(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完成;


  • 第九章 生态严重退化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由骆永明、赵其国和李小平(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完成,其中第一节由张兴义(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执笔,第二节由刘国彬(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和樊廷录(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执笔,第三节由王克林(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和刘永贤(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执笔,第四节由王家嘉(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执笔,第五节由黄国勤(江西农业大学)执笔,第六节由周志高和王兴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执笔,第七节由赵玉国(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执笔;

 


生态严重退化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退耕还草

(黑龙江省穆棱市,2017 年6 月,李浩拍摄)


  • 第十章 我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体制机制,由沈仁芳、赵其国、滕应、李秀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完成。


全书由赵其国院士、滕应研究员统稿、定稿。


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谢华安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沈仁芳所长等的关心和指导,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谢光锋处长、李鹏飞副处长、席亮博士、秦佩恒副研究员等的大力支持,得到了过园高级工程师、李小平高级工程师和李秀华秘书在文字编辑方面的悉心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不吝指正。

 

谨以此书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



ISBN 978-7-03-062581-6

责任编辑:周 丹 沈 旭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本书

 

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发展长效机制的科学路径。本书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新形势与新问题,对比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轮作休耕制度,研究了我国农业资源承载力与环境容量、轮作休耕耕地资源现状与区划,并重点阐述了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连作障碍区、生态严重退化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的进展、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本书系统介绍了我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我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设计与发展提供第一手基础资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书可供有关科研、教学和管理部门的耕地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工作者、研究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土壤家”近期文章推荐

食品系统信息表作为一种新工具助力制定更好的食品系统政策


“环境与健康观察”近期文章推荐

抗生素加剧环境变化?


气候变化加剧或导致大规模气候移民


“土壤观察”近期文章推荐

镉米重现,你家大米还能吃吗|科普


荐   书



    更多土壤好书,扫二维码了解



联系我们请加13926117407微信号(或发邮件至149996384@qq.com)


如果觉得土壤观察干得不错,请转发朋友圈或点击“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